上海公關公司:IT觀察:與其大動干戈聲討 不如學學山姆大叔
2013-04-21 18:13:07
五月中旬,美國國務院決定采納美國國會提議,將訂購的中國聯想公司的電腦用于非機密作業。就此事件,聯想公司和不少媒體評論指責山姆大叔的決定不公平,影響了聯想的企業聲譽。他們聲稱:“一樁原本純粹的買賣交易,卻被上升轉化到政治與國家安全層面,美國某些政客的神經確實荒誕脆弱?!藗儾唤獑枺阂粋€自詡‘自由民主、尊重法律與事實’的國度,怎么可以允許沒憑沒據的造謠誣陷呢?”
筆者認為,與其聲討指責山姆大叔,不如向山姆大叔的執政管理經驗學習,確保中國自己的政府信息管理和設備的安全,切實以政府采購來扶持本國信息科學技術的自主創新發展。
?。ㄒ唬┟绹男畔踩芾矸浅栏瘛?980年代和克林頓當政時期,美國政府就有成套的信息設備政府采購法,建立了信息技術設備安全評估測試法的“共用標準”(CC標準),授權以國家安全局(NSA)為主、商業部和國防部等部門聯合參與的“國家信息安全伙伴”機構(NIAP)負責執行“共用標準”。“9/11”恐怖襲擊后,美國政府把國家信息安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由上海公關公司整理編輯),不但使“共用標準”更詳細和更嚴格,而且,還增強和擴大了對政府采購信息設備審核監督的權力及范圍。按照強化了的“共用標準”規定,美國聯邦政府訂購信息技術設備之前,必須對產品做出全面的安全測試評估,必須對產品制造公司及其所有人的信用及背景等各個方面做出歷史評價。沒有經過這些手續,任何訂單合同都可能隨時隨地被改動或被撤銷。
聯想公司聲稱,它的產品經過美國CDW公司的檢驗。然而,CDW是一個貿易中間商,它的檢驗及結果不具備法律效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兼并IBM公司PC業務的時候,聯想公司對交易合同嚴格保密。這樣做確實維護了聯想公司的兼并利益和股市利益,然而,卻使得美國市場和美國政府不知道被兼并的PC設計制造是否隨著主人的改變而改動,而“共用標準”的要求之一就是公開。換句話說,任何市場經營措施都是有代價的;聯想公司為兼并合同完全保密而早晚要支付的代價,不幸落到了該公司對美國國務院銷售的合同上。
不言而喻,即便聯想公司通過CDW銷售給美國國務院的計算機合同沒有受到美國國會的介入審核,也會受到“國家信息安全伙伴”機構(NIAP)的介入審核。無論哪個機構做審核,按照“共用標準”和聯想公司經營現狀看,結果大同小異,都會迫使美國國務院將訂購的聯想公司計算機用于非機密作業。如果聯想公司的銷售合同落在NIAP機構審核,那么,評估內容還可能包括國防安全,如此一來,審核結果和修改訂購提議可能比國會提出的要求更嚴格和更苛刻。
?。ǘ┰谕ㄟ^政府采購扶持本國科技發展的政策方面,美國政府執行起來是非常堅決、毫不含糊。美國有個“買美國貨法”法規,幾十年來不斷強化、從未疲軟。該法規要求政府采購任何用品的時候,都必須優先選擇美國產品,只有在遇到特別情況時可以考慮購買外國產品,例如:確實需要而本國沒有該產品或沒有能力設計生產該產品;外國產品價格正常低于本國同類同樣產品的最低價格;通過了安全部門的測試評估;外國產品廠商涉及到外國政府,必須符合購置外國政府物資和外交關系相關條約,等等。除了立法規定的保密情況之外,政府采購必須及時公開所有信息,例如采購了誰的產品、什么產品、價格和采購數量、以及如何應用,等等。
為了扶持本國科技發展和保護本國企業競爭機會,美國聯邦政府高層官員極少跟外國企業或外國商人往來,就是盟國的企業也是如此對待。例如,布什當局的一項主要政策是鼓勵新能源開發。在這方面,西歐盟國有不少技術產品都比美國的更為“價廉物美”,一直在努力打入美國市場??墒牵瑸榉龀直緡男履茉撮_發,布什總統撇開任何外國企業,參觀訪問了本國一些并不起眼的新能源中小企業,鼓勵他們再接再厲搞好開發研究、鼓勵美國政府各部門和美國消費者購買他們的產品。由于聯邦政府的推動,目前,美國東部等地區的公交系統已經開始采用那些企業的技術產品,在相關領域的競爭水平已經接近或超過西歐。
面對這種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聯想公司有許多致命弱點。例如,除了前述安全評估測試問題之外,它的產品并非是美國沒有能力設計制作的產品,它的價格也不比美國同業企業的最低價格更低;在聯想公司的股份里,有相當一部分屬于中國政府部門擁有,對美國政府的銷售必然會受到外交關系條約的束縛。僅這幾條,就使聯想公司在美國政府采購的市場處于不利地位。
不能否認,聯想公司能得到美國國務院的采購合同,的確是沾了“IBM-PC”聲譽的光,這也正是聯想公司做兼并的意圖之一,以至于對美國市場發布的公司自我介紹的相當篇幅是IBM公司的PC發展史。然而,那個合同并不是聯想公司在美國市場的真實地位的反映。美國國務院決定將聯想計算機用于非保密作業,實際效果是把聯想公司頭上的“IBM-PC”的名譽光環給摘掉了,恢復了聯想公司初入美國市場的本來地位,使它圖借IBM公司名聲分享現成市場的走捷徑計劃破產了。從感情上講,這個捷徑計劃破產來得太快和太突然而讓人難以忍受、甚至感到憤怒;從長期發展看,恢復真實地位迫使聯想公司直面美國市場和憑借自己的實力苦干,不見得就是壞事。就此而言,聯想公司的遭遇為其他夢想通過走捷徑等僥幸機會“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教訓。
(三)聯想公司和一些媒體都強烈呼吁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出面支持聯想公司。然而,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卻采取了低調、甚至無調的立場。筆者認為,這是正確的決定,至少,它避免了給本來就因中國政府持股而具有外交關系色彩的貿易事件再來些火上加油,避免了給美國市場造成聯想公司有更多政府背景的印象。此外,中國政府自己也有采購外國產品必須顧及安全的法規;在這種情況下,為本國公司商業利益而指責其他國家政府采購顧及安全是“不公正貿易”,就可能在國際舞臺造成中國不講道理的錯誤印象。
對國人來說,這次聯想公司的遭遇所帶來的思考焦點,應該是把眼光放到中國,反省自己的政府采購政策是否能象美國政府采購那樣充分保障安全和扶持本國科技企業的發展。就筆者觀察,中國自己有許多方面還很薄弱。例如,政府部門使用的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辦公室軟件,絕大部分都是微軟公司的,這就很不利于安全保障。業內所說的國家信息安全,不單單是針對“信息間諜”而言,而且更意味著政府信息管理設備供應來源的多元化、意味著保障國內市場公平競爭和發明創造機會平等,而這兩點都是跟國家科技安全和經濟安全密切相關的問題,對整個國家和整個社會的日常作用更為普遍。
就政府采購扶持本國信息科技發展而論,中國的立法、執法和審核復查等各個環節都十分薄弱。例如,在《政府采購軟件法》的條款里,幾乎沒有如何保障和評估信息安全的具體條款;在本國產品和外國產品之間,不但沒有確切的法律定義,甚至還有明顯的給外國某軟件公司“開后門”或“留余地”的條款;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條款帶有限制和排斥本國中小企業(甚至歧視本國中小企業)的意味,而信息技術的許多創新發展就來自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是國家意志的具體體現之一,是政府扶持本國科技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具體體現。在這方面,中國迫切需要學習和借鑒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引導扶持的功能,加大力度來支持本國軟件等信息科技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扶持帶有科技創新和激勵經濟發展意義的中小企業的成長。
?。ㄋ模┰诮Y束本文之前,筆者就中國企業“走出去”做個簡單對比。早在上個世紀1980年代,中國國際信托公司(CITIC)就在美國兼并了鋼鐵工業和有色金屬工業公司,兼并規模和深度都遠遠超過聯想公司對IBM-PC業務的兼并。兼并以后,CITIC在美國市場的工作重點,不是象聯想公司那樣把本公司總部遷移到美國和在美國搞“公關”,而是兩點:通過更好地滿足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來確立易主后的新企業地位,通過交流研討會等活動、使美國同行企業了解自己和獲得市場共識,形成了既是競爭者又是伙伴朋友的同行關系;同時,花大力氣消化美國的冶金科技工藝知識和大型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并把這些知識經驗及時傳達轉移到國內相關企業。
CITIC這種“走出去”的做法,不但使它兼并后的新企業在美國和全球市場站穩了腳根,而且,大大提高了中國同業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這20年左右中國大型船舶和大型設備等等需要特大特殊鋼材的工業的實質性發展,中國能夠下決心發展自己的大型飛機制造業,都或多或少地獲益于CITIC通過兼并而消化吸收的科技知識和管理經驗。換句話說,CITIC的“走出去”采用的是科技領先和“技工貿”的戰略,特別著重于消化吸收別國的科技知識和管理經驗,為自身、也為本國的競爭力提高做出貢獻,而不是象聯想公司那樣執行“貿工技”的戰略,所謂“走出去”主要是為了分享海外市場、以至于公司總部都迫不及待地遷移到海外,而對本身和本國的競爭力提高卻沒有多少實質意義。
隨著全球化發展,將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企業到中國“走進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這種雙向交流對中國提出了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其中最具有戰略意義的挑戰,就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對自身競爭力和中國競爭力的提高能發揮什么作用和發揮多大作用。為此,CITIC公司提供了成功經驗,而聯想公司提供了挫折教訓。面對成功,不要沾沾自喜;面對挫折,也不必怨天尤人。與其為一筆買賣挫折而大動干戈聲討別國,不如多多檢討自己的弱點和找出強化自己的方案。立足點放高一些、眼光放遠一些,總結經驗教訓,虛心學習別國的創新科技和管理經驗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總是迎接新挑戰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