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慶典: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新華網
2018-01-11 17:13:39
通知還明確表示,對曝光問題整改不力、行動遲緩的責任單位,市政府辦公廳將予以通報批評,直至追究相關單位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TAG:|新聞|品牌|《通知》提出,新聞媒體對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曝光,是對城市管理工作的監督和促進,各區、市直有關部門對此要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應注意通過各媒體上曝光的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正視自己工作的差距和不足,抓緊整改,盡快解決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在此背景下,才能理解福州市《通知》的現實意義和創新精神。即以理性的方式、謙虛地態度認真對待媒體的批評,并在曝光的壓力下,推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改革。這種運作模式其實不新鮮,它是中國共產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的再現,歷史已經證明,“批評與自我批評”能夠有效地處理好干群關系,協調社會關系,促進事業發展,然而,誕生于戰爭年代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優良傳統,能否在市場經濟、信息時代的今天發芽、生根、成長,卻面臨著一場所謂“現代性”的轉換。從這個角度而言,筆者不得不對福州模式的前景持悲觀態度。首先是“不怕上告、就怕上報”的慣性思維,會支配一些官員采取各種送紅包、拉攏記者等手段進行“事前公關”,獎勵正面報道的記者,變相懲罰批評報道的記者,以盡量在事前減少媒體曝光的量;其次,這種模式推行的動力來市政府,其動機是借助輿論之力,改進工作作風,尚且處于萌芽狀態,還遠沒有達成共識,未成為官場規則。當最大的動力源消失時,該模式的命運也就難逃無疾而終的厄運了。再次,媒介輿論并非總是代表真理,它僅是公眾意見共同訴求的集中體現,這種訴求有其固有的缺陷,它總是短視的,著眼于眼前利益,常常誤解精英們的對長遠利益的通盤考慮。在媒體贏利的訴求下,勢必會出現各種假監督、偽批評,如何化解公眾短視訴求與行政規劃的長遠訴求,如何處理偽批評是需要高超的領導藝術。這勢必會突破了福州模式的固有的內涵。
河南報業網訊 據報載,福州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強新聞媒體曝光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該市五城區政府和市直有關單位,對媒體曝光的問題必須在3日內予以反饋,甚至要求制定專人查閱每天的報紙、觀看電視臺的相關欄目。相關負責人稱:此舉是希望借助媒體的監督,改進機關工作作風(新華網,5月17日)。且不論效果如何,這種對待輿論監督的態度是值得贊許與頌揚的。此舉若能認真執行,也許能開創出傳媒與政府關系的一種新模式,促進政府行政管理與媒體監督的良性互動。
通知明確要求,各區、各部門要指定專人查閱每天的相關報紙、觀看電視臺的相關欄目,根據曝光的內容,及時組織整改,并將整改落實情況于3日內書面反饋相關的新聞媒體和市政府督查室。
?。ㄓ浾?沈汝發)福州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對該市五城區政府和市直有關單位下發了《關于加強對新聞媒體曝光問題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被曝光單位必須在3日內予以反饋。
福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下發這一文件,是希望借助媒體的監督,改變機關工作作風。據了解,目前已有不少被媒體曝光單位對媒體曝光的問題予以了書面反饋。
相關新聞報道:福州:媒體所曝光的問題須在三日內予以反饋
邏輯是有力量的,但邏輯也有可能脫離實際,演變成空論。從事物發展的邏輯層面上來考量,筆者對福州的監督模式難以擺脫悲觀色彩。然而,現實是“媒體曝光、政府滅火”模式尚處于萌芽狀態,乃至有待完善,因此,只要對于建構媒介與政府良性運作的機制有利,就應該允許其探索、乃至試錯。所以,萌芽狀態的福州模式值得贊許、值得期待,也許更值得推廣。
眾所周知,“不怕上告,就怕上報”已成為官員的一種慣性思維方式。為此,他們采取了權力公關、人脈公關,暗送紅包、美女,乃至打壓舉報人等種種手段以“事前滅火”,結果是“火”是滅了,(文章由善達活動策劃公司整理編輯),問題依然如舊。這種媒體與官方的共謀,剝奪了公民的話語權,異化了公眾的知情權,雖然看似笙歌艷舞,危機卻到處潛伏。有識之士,對此早有批評,并多方努力,探索有效的運作模式,然而,大多都存在于紙面上,鮮有有效的實踐;或雖有實踐,但卻都半路夭折、無疾而終。另一方面,大量的批評報道,因沒有行政權力的介入,大都也無疾而終,有的甚至演變成席卷全國的輿論熱點。網絡時代,行政權力如果不及時介入,解決媒體曝光的問題,勢必會引發更大的輿論壓力、乃至輿論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