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業慶典:這就印證了“羊毛出自狗身上”
2018-05-24 19:15:04
顏凌志:在當下的房地產公關環境中,住宅地產公關活動的需求基本趨于穩定,我們公司的業務中心也開始傾向于商業地產和文化旅游地產。在與這類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傳統的公關活動已經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比如主題IP展,同時以往的活動形式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公眾藝術并不是曲高和寡,它可以吸引大量的人群,對品牌的推廣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舉個例子,加拿大的一個公園,在融入公眾藝術作品之前,這個公園每年的人流量是6000人,而打造為“魔幻公園”主題后,每晚開放互動式燈光,一個月的人流量就增加到10萬人,成效非常明顯。因此我們從新奇性、互動性和調性三方面考量,最終決定將公眾藝術與商業、文化旅游地產公關活動相結合,將國外的優質資源以較高的性價比推介到中國來。這個項目雖然是今年3月份開始實施的,但是前期構思、考察我們用了一年的時間,傾注了很多精力。
顏凌志:對公司的發展,一方面是加強公眾藝術以及其他國外資源的整合,另一方面是甄選客戶,有選擇性地進行高品質服務,最終目標是成為商業地產、旅游地產的內容提供商,而不再局限于公關活動范疇,并從國外引進新的商業形態和品牌。
在服務客戶方面,我們以中高端商城和商業綜合體為主,他們需要大量且精準的客戶群,對這個項目關注度很高。同時,對于資源的整合、落地等問題,我們也在進一步的溝通解決中,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的光影類、雕塑類的公眾藝術落地中國。
在具體操作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中西方思維的差異。西方藝術家難以理解為中方企業做一個項目要經過上報、審批等復雜的流程,當企業詢問他們實施細節時,他們普遍會認為馬上要做這件事情,企業沒做的話,會對信用打折扣。我們作為藝術家與企業之間的中間機構,就要協調、解決這樣的問題。首先我們對藝術家與客戶的選擇對接上有匹配度的把控,以商業地產為例,其本身就有分層——商業綜合體、輕奢品牌等,對應的也是不同年齡層的目標受眾,吸引的內容也不一樣,像新光天地可能需要輕奢、絢麗的作品,而年輕人聚集的大悅城可能就需要新奇有趣的作品。其次,我們會與藝術家有深入的溝通,對藝術作品的報價、檔期、材質、設計等等,達到統一的認同,這樣與企業洽談時,既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又能保證藝術家的操作執行。
顏凌志:的確,這個項目對公關從業人員的要求比較高,不僅要在藝術作品的制作、運輸等方面有所預判,還要對藝術作品的內涵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海外團隊我們招納的都是藝術專業碩士,國內團隊則傾向于具有豐富公關實踐經驗的人員,這樣國內外的團隊可以分別從藝術專業的高度和公關實踐的角度出發,共同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
顏凌志:從根本上說,這種形式是從傳統公關模式中跳脫出來的,以往公關活動中的演唱會、見面會、音樂節等進入疲勞期后,往往就會淪落到價格戰中,形成惡性競爭,且活動持續時間一般只有一天。而公眾藝術與公關活動的結合,首先在持續性上具有突出的優勢,既可以做成持續一段時間的展覽,又可以做成永久落地式的,性價比更高。其次,具有國際藝術家的背書,藝術家本身就是IP,能夠保證較高的藝術調性。最后,形成公關前置,該項目不僅可以作為公關活動,還可以參與到商業綜合體和旅游地產項目的前期,比如在商場建設時就植入永久性的公眾藝術作品,利用藝術作品自身的傳播點,提升受眾對建筑體的關注度,增加互動性,這也是很多客戶比較感興趣的地方。
《國際公關》:您能否談談對公眾藝術與公關活動結合的深刻理解?
對公關行業的發展,從公關活動的層面來看,(文章由善達上海公關公司整理編輯),雖然近幾年有新內容的引進,但總體變化不大。同時我也發現一些良好的趨勢,比如以前是甲方提需求,乙方競標服務,而現在卻“反客為主”,我們會提出若干主題包或產品,也就是把公關活動做成了產品,讓客戶去挑選最為適合自己的,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這可以激勵我們把產品做得更好,擁有更多的客戶群體,客戶也可以更快速地實現目標。我們會繼續推出不同價位的產品包,當然這種方式不會完全取代傳統的地產公關形式,常規的發布會等仍舊是必然要做的內容,但產品包的加入讓體驗方式有了更新的變化。
《國際公關》:請您為廣大讀者介紹一下“公眾藝術與公關活動結合”的項目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