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快遞企業的公關嚴肅地告訴我,他們已經準備了幾份聲明,萬一企業“不幸中槍”,聲明可以用得上。他相當郁悶地向我吐槽說,這幾天因為315,他焦慮得不行,整夜整夜睡不著,有一天還做了一晚上的夢,夢見自己一直被蛇追,真是泣淚漣漣啊。
作為每一年的指定節目,315這天可以說是企業最膽顫心驚的日子。
“聽說了嗎,央視最近都不接蘇寧的廣告了?”“這次3.15,央視要搞蘭州拉面了?說蘭州拉面致癌,拉面劑含砷。”
春節一過,我等懶散的人還沒修整完畢,3月份就不知不覺過了小半了。一進3月,幾乎每天上聊天工具,各種聊天群就滴滴滴響個不停,各地的記者們正熱火朝天地討論今年哪家企業會“倒霉”,各家的企業PR也開始神神叨叨地給我打電話,拜托我打聽央視這期315會朝哪些企業“下手”。
有一個同事跟我說,最近上海一些規模稍大點的餐飲店領班每天會吩咐店員好好做好服務,對衛生狀況更是強調又強調,并且說上頭隨時會安排便衣來檢查。畢竟,餐飲行業是每年315被曝光次數最多的行業之一。
CCTV臺長胡占凡昨天還在政協會議的小組討論上說,每年的315是企業關注度最高的,而中央電視臺每年選哪家企業不選哪家企業,都是琢磨來琢磨去,很慎重的,因為事關重大。“記者提前潛伏采訪時,都要簽生死合同、保密合同的,以保證每個鏡頭都能經得起時間和法律的檢驗。”他說。
回顧往年的315,被曝光的行業大多集中在制造業以及服務行業,比如餐飲業、零售業、通訊業、快遞業、金融保險業等等,因為這些行業最方便記者做調查或者臥底。
另外,電商方面也是投訴熱門,主要有團購上當的,有淘寶購物被騙的,有發生產品質量糾紛的。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游云庭告訴我,這幾天記者的咨詢電話接絡繹不絕,大都是在接到消費者的投訴后試圖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的。他開玩笑說,對相熟記者他一般都會問:“親,今年打算黑誰?”
平時,面對“賣出為止”的強勢企業,消費者是人微言輕。比如不少汽車的售后服務奇差,4S店說汽車開走的的時候沒問題就不屬于質量問題;比如中國聯通,業務未給我辦理成功反而說我流量超標給停機了,投訴后半個月才解決,讓我恨不得給聯通老總一頓狂揍;再比如,去年萬科的數百位業主投訴無門,給萬科的梅林總部送了十幾只大大小小烏龜,罵萬科是縮頭烏龜,不敢正面面對業主。
而在這個月,消費者變成了強勢的一方,幾乎每件投訴都能較順利得到解決。因為沒上央視315,那就只是小事,是道歉、賠錢還能解決的事情,一上315,企業業績必然很長一段時間都抬不起頭來,所以企業一方風聲鶴唳,凡事能息事寧人就息事寧人。
當然,有坑爹的企業就有刁鉆的消費者,我在日常的采訪中也發現不少人屬于維權過度。游云庭在轉行做律師前也曾在企業呆過,他覺得企業也有自己的難處,而且多數企業平時表現其實也不錯,很多投訴確實說不清楚,比如產品的保修問題,到底是自然損失還是人為原因,企業在舉證上很難,無法辨別,所以平時就打打太極了。
不過,其實對于每年的315晚會,我已是恐懼多于期待,更多時候是疲勞。期待的是,通過晚會的曝光,更多不合規、不合法的企業或當事人得到了懲罰;而恐懼的是,我不知道過去的一年中又吃了哪些不該吃的東西,不知道使用過的哪些劣質產品已對身體造成了傷害,也不知道今后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哪些莫名其妙的消費騙局和陷阱等等。
去年有位網友曾說,他對于3.15已經沒有任何期待了,因為播出的都是些成年舊賬,而且“年年都沒濾干凈”。也有網友戲謔央視:“有錢的企業上春晚,沒錢的企業上315。”
確實,央視花費大半年時間的調查,憋了幾個重鎊炸彈,把問題掩藏到3月15日這天播出,意義到底有多大呢?就像有些人批判的那樣,消費者的信心并沒有壯大,壯大了的僅僅是這臺晚會的影響力。
對于某些珍惜品牌的企業,它確實可以起到威懾作用,但對于某些壟斷企業和無品牌無證無照的小企業,一年內光靠這一天來約束企業誠信也不行。如果后續缺乏良好的政府監督以及常態機制,多少次的315也是收效甚微。
比如央視今年的回訪便發現,前年的315,成都田婆婆洗灸堂曾被曝光用三無藥水給小孩子洗浴,導致孩子患上銀屑病全身潰爛,上海公關公司,但它改頭換面后搖身一變繼續坑害兒童;而去年被曝光的產地廣東的“三無玩具”,現在仍然在用垃圾場的爛料來制作玩具,實在讓人憤怒。
不過,不得不說,有一些消費者確實是有些馬虎或者缺心眼。新浪財經頻道每年會針對315展開一些投訴調查,把最近幾年的調查專題粗粗瀏覽一遍,會發現每年都有大批類似的投訴。
我覺得,有些騙局和黑幕已是屢見不鮮習以為常了,可能騙子自己都覺得膩味了,一些消費者也拜托長點心吶。比如,少買那些地攤上的奇葩食品,商品買回后收藏好三包憑證和發票,簽訂理財產品的協議前看清楚條款內容,不然苦水只能往你自個兒肚里咽啊。
再比如,不少消費者投訴說自己花了大價錢在美容院、足浴城辦卡,結果對方關門大吉或者拿錢跑路了,只能欲哭無淚。其實,對這些問題,媒體、政府機構一直在提醒的。再說就這事兒,就連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都沒轍啊,他之前在自己家樓下的理發店辦了VIP卡,結果一段時間沒去這家店就倒閉了,錢自然也拿不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