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關公司:曹?。好襟w眼里的優秀公關
2013-03-28 14:32:39
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幾乎每天都在和公關打交道。從跨國公司到本土企業;從公司本身的公關到專業的公關代理公司。總的說來,目前國內公關界良莠不齊。真正有水平的公關人士屈指可數。大部分僅僅停留在簡單的溝通和聯系上,對自己服務的公司和所溝通的媒體,尚處于知之甚少的懵懂狀態。
記得前不久,我收到一家國際性的公關公司打來的電話,一個女孩用很生硬的口氣對我說,“我們有個稿子想請你們發一下?!蔽毅读艘幌拢瑔柕溃骸澳阒牢沂悄募颐襟w的?”她說不知道。我又問,“你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她也回答不知道。后來,我才得知,這個女孩是新來的,老板吩咐她做這件事情,并沒有做必要的交代。她倒是膽子很大,不做任何功課,拿起電話照著同事給的號碼本——瘋狂聯系一通。
現在的公關從業者,認真學習的不多了。一方面他們要忙于應付似乎永遠也處理不完的郵件和瑣事,一方面又有在媒體發稿的壓力,因為只有在媒體發了稿子,才能向客戶收取更多的公關費用。殊不知,一個沒有價值的公關稿,即使發得再多,也不能達到傳播的目的。
IBM大中華區副總裁周憶女士曾經很有感觸地對我說,“很多公司的新聞稿都是出口轉內銷。”什么意思呢?就是自己發出的新聞,只有自己看,讀者是不關心的,根本達不到傳播的目的。
長期的新聞從業經驗告訴我,一個優秀的公關人員必須具備三個本領:第一,深刻而透徹地了解所服務的公司。如果連企業自身的發展歷史和現狀都不了解,怎么能開展對外溝通工作?第二,必須了解媒體。要了解不同媒體的定位和讀者群分布,有能力同各種類型的媒體做好溝通,甚至能在媒體的選題策劃中起到一定作用。第三,必須有很強的親和力。
在與公關人士的交往中,我發現大部分人對所服務的企業并不熟悉,對自己公司的發展歷史和變遷也不了解,很多人連公司當年財報中最基本的數據都說不出,很是悲哀。這樣的公關,又能指望他們對媒體有多少了解?更別說提供有分量的信息和有價值的新聞線索了。
因為不在自己的專業上下工夫,平時不積極主動將企業動態及時向外傳遞,到了需要發稿時,只能靠簡單的拉關系來解決問題。試想,這樣的新聞稿質量能有多高?更有甚者,有的公司平時很少就企業和業界動向跟媒體溝通交流,但一看到哪家媒體出現一點不利于他們的新聞時,就會馬上跳出來,很粗暴地讓市場部把對方廣告撤下來,成為業界笑柄!
當年的劉新華先生在博雅是負責高通公司的公關,他對客戶的了解讓媒體佩服,很多深奧的技術,經過他的講解立馬變得很親切,很通俗易懂;索愛曾經的公關寧述勇,對自己所服務的公司,也是非常熟悉和熱愛,對公司的發展狀況和產品本身,可以說到了如數家珍的地步。當年,許多媒體正是在同他的高效溝通中發現重要線索,從而策劃執行了很多關于這家公司及其所在行業的重磅報道,給業界諸多啟示,也深受讀者歡迎;同樣優秀的還有英特爾的原公關張怡璠,即便是在與記者同乘一趟飛機的短短行程中,她也能跟你“聊出”重大選題。
無論是媒體,還是公關公司,要想做到有效傳播,都必須有讀者認可這一前提條件。公關人員如果不能將所服務公司的重要動向,有效地向媒體傳遞,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失職。浮在面上的信息,并不能讓優秀的媒體興奮,更無法獲得讀者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