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2017年
全國科技
活動周暨
北京科技周
主場活動將于5月20-27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宮拉開帷幕。本屆科技周主場通過
大型科普博覽,采用視頻、圖片、實物模型、互動體驗、娛樂游戲、新聞
直播間、微信互動平臺等方式,展出近260個項目,開展22項
主題活動。
北京市科委負責人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7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新聞
發布會上強調,今年北京科技周主場活動有以下三個突出的創新點:
一是強調科技扶貧“精準力”。重點展示科技成果推廣、服務平臺建設、創新要素對接、知識技能培訓。突出在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在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西藏拉薩地區、對口幫扶內蒙赤峰、烏蘭察布和與云南、貴陽的區域合作中,充分將首都科技資源與當地資源稟賦相結合,因地制宜,創新模式,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科技支撐,為實現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
二是突出科技成果“創造力”。重點展示生命科學、新材料、信息技術、
智能制造、深空深海5大領域的重大科技專項成果、基礎前沿和關鍵共性技術成果,讓觀眾能現場感受創新驅動發展的巨大力量。
三是展現科普產品“感染力”。重點展示優秀科普展教具、優秀科普圖書,同時注重互動性、體驗性、參與性,亮點項目緊密貼近百姓生活。AR、VR等新技術新產品現場體驗,讓觀眾能充分體驗科技創新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最新成果,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
一條主線采用地幕
設計“夢想大道”,引出
活動主題,開啟科技周夢幻之旅,呈現科技創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成就。
第一展塊主要展示精準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協同扶貧等方面的成效,共35個展項,其中包括北京開展對口支援和區域合作,統籌行業扶貧、片區扶貧、定點扶貧的典型
案例。
第二展塊展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設計圖、架構圖、施工圖等“三張圖”的
戰略部署,充分宣傳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創新型產業集群和2025示范區等“三城一區”建設,加快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在生命科學、新材料、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深空深海5大領域,展示重大科技專項成果、基礎前沿和關鍵共性技術成果41個展項。
第三展塊主要展示四大內容,即通過STEM工坊、知識海洋、科技樂活、科學探索,展示全國優秀科普展教品、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科技讓城市更宜居、科技讓生活更美好等方面的科普智力成果,共30個展項。
第四展塊主要展示四大內容,即通過創造思維、新農家園、互動體驗、非凡匠心,展示科技互動產品、創意設計、新型農業、草根發明等百姓身邊的科技創新成果等140個展項。
第五展塊主要展示兩大內容,即未來駕駛、星際探秘等9個展項。未來駕駛展示無人駕駛汽車、兩輪電動汽車等5輛汽車,向觀眾講述未來城市的生活方式;星際探秘則采用機械自動控制技術,表現探月工程的熱點任務,機械臂演示真實采樣全過程;同時采用與真實發射場完全相同的數據進行場景設計還原火箭在發射場組裝、轉運和發射的真實全過程,體驗航天員飛天之路的真實感受。
三大活動進一步提高百姓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
一是組織京津冀、山西、山東、安徽、四川、內蒙等全國10余個省市60個中小學生團隊,于20日、21日兩天開展工程結構、物聯網傳感器等方面競賽
活動。
二是邀請科普專家進行演講,與讀者和現場觀眾互動問答,并通過
網絡媒體進行現場直播。通過現場8類物理和化學方面的科學實驗,在少兒群體中普及科學知識,讓參與者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親身感受科學、認識科學、熱愛科學。
三是發布2017科普之旅路線,授旗儀式,正式啟動科普之旅。以
舞臺演奏形式,由仿生皮京胡樂隊、丁笛、活塞笛、月胡、馬林巴、沛筑、新型分置式發音中低音笙等人發明樂器組成一場創新樂器演奏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