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耶節,活動策劃
近年來,三江縣利用標志建筑、標志節慶、音像、舞臺藝術、影視等現代手段來保護和發揚古老文化,取得明顯成效。
三江把文化建設寓于城建特色塑造之中。走進三江縣城,鼓樓、風雨橋、月亮街、鳥巢等標志性建筑及特色街區相繼建成,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大侗寨”文脈清晰,侗味特濃。
把保護侗族文化與發展侗鄉經濟結合,是三江文化工作始終堅持的原則。2003年以來,一年一屆的中國侗族多耶節既是文化高潮更是旅游高峰,尤其是去年的第七屆多耶節,神秘的三江口祭天取水儀式、古老的侗家風雨橋上梁儀式等吸引游客18萬人次,創下歷屆之最。此外,梅林“二月二”侗族大歌節,富祿“三月三”花炮節等也打出了品牌,每年都聚集大量人氣。今年5月上旬傾力打造的“三江春”茶文化節,更是將民族文化與茶葉產業緊緊聯結在一起,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呀啰耶,呀啰嗨……”今年3月30日,在林溪鄉冠小屯的鼓樓坪上,一句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歌聲從電影音響里飄了出來,原來當天舉行侗語電影首播儀式——讓侗族文化通過影視載體來保護發展,活動策劃,也是三江的重要舉措。在此之前,三江已先后完成電影《金畫眉》《田歌(童年的稻田)》拍攝,前者實現了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后者參加多個國際電影節都拿到了獎項。2010年底三江電視臺創辦“侗語新聞”節目讓動聽的侗語又通過屏幕感染無數的人。
三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縣長吳桂貞介紹,項目式設計、工程式管理是文化工作整體推進的最有效辦法。2010年實施的“633”工程(六項任務:歌舞劇《珠郎與娘梅》提升、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建設、民族風情園規劃設計、文化街升級、專題片《探秘三省坡·走進三江》、歌碟《呀啰耶—侗族歌曲選集》制作。三大活動:第七屆多耶節、第二屆民族手工藝品大賽、第四屆農村文藝匯演。三大創建:廣西文化先進縣、中國觀賞石之鄉、三省坡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讓三江的文化工作得到空前發展。目前,《珠郎與娘梅》公演20多場并長期掛網演出;《探秘三省坡·走進三江》《呀啰耶》已發行5000多碟,多耶節、民族手工藝品大賽、農村文藝匯演成果累累;文化街上的風雨橋、月亮街、文化碑廊、多耶廣場、斗牛場先后開放迎賓。“中國觀賞石之鄉”申報成功,喜掛金匾。
以現代手段保護發展古老文化活動仍在繼續:由鳥巢文化公司與三江藝術團聯手打造的大型侗族風情歌舞《坐夜》正在加緊排練,爭取9月下旬閃亮登場,并長期落戶侗鄉鳥巢以饗八方游客。
|